在甘泉路街道新长居民区有这样一支志愿队伍,坚持为老服务十余年。这支队伍成立于2012年,这些年,志愿者们为小区内的老人提供测血压、理发、配药、买菜、就医等服务,获得了小区老人的无限信任与依赖。
中华民族自古就有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传统,今年的全国两会,政府工作报告把“加强养老服务保障”作为今年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工作重点之一。养老服务保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,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,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,老年人群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、个性化。因此,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必不可少。
老龄化社区中,行动不便的老人常常有缴费难、就医难、购物难等问题。前新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钱建芳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牵头下,组建了小区家庭互助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——“为老服务专管队”。“为老人服务久了,沟通时间长了,感觉老人对服务的需求还是蛮多的,现在的服务项目有十几个。”退休前,钱建芳担任小区的党总支书记长达10多年,对小区里生活困难和各有需求的居民情况了如指掌。良好的群众基础也为她组建志愿者队伍创造了良好的基础。退休后,钱建芳继续投入到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发挥余热,带领更多的人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居民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志愿者送老人就医
目前这支队伍有28名志愿者,都住在新长居民区。老人若是有需求,只需要一个电话,志愿者五分钟就能够到达老人家中。“有的老人子女不住在附近,一旦老人生病摔倒,子女还没有我们到得快。”钱建芳说陪老人看病更是常态,更有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无法下楼,年轻的志愿者一马当先把老人背下楼。
就医结束后志愿者背老人上楼
大到缴费,小到家里换灯泡,这支队伍都“一手包办”。“有的老人不会取养老金,这时候就会叫我们志愿者。我感觉到老人是真的很信任我们,甚至家里钥匙之类的重要物件都会交给我们保管。”钱建芳回忆到,“有一位老人,每次到了与志愿者约定的上门时间,总会早早地在门口等候,但那次志愿者没发现老人的身影,于是赶快开门,果然发现老人不慎摔倒在了卫生间。志愿者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,老人最终成功获救,医生说幸好发现及时,否则就有生命危险了。”
志愿者为老人上门修电扇
十年来,志愿者和老人用服务沟通,彼此都有了深厚的感情。新长居民区有一位93岁的高龄独居老人,两个儿子都在海外,因为疫情三年没回家,这期间志愿者们悉心照料老人的生活,“我们就是他的精神支柱!”钱建芳表示,“十年前我们五十多岁,现在我们也六七十岁了,希望我们这种团队精神能得到发扬,不断有年轻力量加入团队,让互助养老精神一直延续。”
志愿者上门为老人理发
小区里有一位35岁的年轻人小张,疫情期间积极参与小区志愿服务。当钱建芳上门问及是否愿意加入志愿服务队,但是可能会占用业余时间时,小张和他的爱人毫不迟疑地齐声答应。住在小张隔壁的是一位88岁的老人,带着一个盲人孩子,有时晚上求助需要去急诊,总是小张抢着陪同去医院。“如果晚上是年纪大的志愿者出来,可能会有点力不从心。”钱建芳称,“年轻人的干劲肯定比我们足,等我们年老了,有这样一支‘第二梯队’,那么我们这个队伍就可以更好地延续下去。”
下阶段,甘泉路街道将进一步加大这支为老志愿队伍服务队的社区宣传力度,用他们的故事影响带动身边人。同时,结合社区活动日、主题党日、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,持续开展志愿者服务特色宣传,促进志愿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互动,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志愿者服务的认同感,使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成为一种社区文化。
记者:张翔
编辑:叶嘉诚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