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时:越秀地产:“不可能三角”下的“狂飙”,是机遇还是风险?

就在越秀地产发布2022年度业绩前夕,越秀地产在地产排行榜单上的权益销售额被质疑注水,引发了媒体的“群嘲”。

对此,越秀地产“义正言辞”的公开表示“从未向第三方行业机构提供权益销售金额数据”。

越秀地产自己也没想到,从来极少被人关注的权益销售额被人扒出来说事儿了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按照业内榜单最为权威的克而瑞地产研究的数据显示,越秀地产今年1-2月的权益销售额占比达到了95%,被投资者质疑不合理。

有意思的是,经历了2月份的“口水战”之后,克而瑞地产3月份的地产销售榜单,越秀地产以全口径金额435亿元(排名13),权益金额261亿元(排名14),后者排名较2月份下滑7个名次,权益占比也下降到了60%。

这变化的背后,是越秀地产干预了呢,还是克而瑞注意到了网络舆情?暂时不得而知。

1

第三方数据肯定“注水”了

事实上,在克而瑞地产研究的榜单中,越秀地产的权益金额一直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
仅作者统计的2017年以来,权益金额基本在90%以上,甚至在2018年还出现了权益金额超过流量金额的情况。

而近两年来,克而瑞地产研究的数据,更是把越秀地产的权益销售额占比直接提高到了98%、99%,显然这与越秀地产近年来拿地所占权益比重是不符合的。

当然,这种持续数年的反常情况,在克而瑞地产历年的榜单上,独独“偏爱”越秀地产一家,你说奇怪不?

所以,这背后,第三方的数据肯定是注水了。

由于权益销售金额的数据并非是上市公司的规定披露项,所以只要越秀自己不公布,对第三方公布的数据不承认,那么,谁也无法指摘。

但克而瑞地产凭什么牺牲自己榜单的公信力,为这份荒谬买单呢?答案或许就在那些排名当中。

业内的排名榜单,已经成为了一门生意,几乎是半公开的秘密。但此前国企、央企极少参与此类“买榜行为”,个别企业是否参与其中,尚且不得而知。

但在一个行业权威榜单上,权益金额数据连续数年不正常,作为上市公司的越秀地产居然一直没有公开澄清!

2

“狂飙”的结果:陷入增收不增利越秀地产这两年在房地产市场的“逆市狂飙”,表现得尤为明显,一个是销售,另一个就是拿地。

就在今年前两个月,越秀地产就在杭州和北京耗资66.5亿元狂揽4宗地,特别是北京土拍尤为引人瞩目。

据公开信息,前不久的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,越秀地产表示今年拿地预算仍然高达400亿元。

界面新闻报道的数据显示,2020年至2022年,越秀地产的拿地金额分别为410亿元、444.8亿元、415.8亿元等,特别是土拍市场惨淡近两年,越秀地产可谓“迎风而上、风头无俩”。

越秀地产在土地市场的“狂飙突进”,固然有着其对市场分化下的区域性乐观考量,也有着国有企业基本盘稳固、融资成本低、市场信誉好等天然优势。在眼下民营房企集体低迷的市场环境下,不失为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。

销售端,2022年越秀地产实现全口径销售额约1250.3亿元,同比上升8.6%,成为少数销售额正向增长房企。

相较2021年销售额1151.5亿元(同比增长20%)、2020年的957.6亿元(同比增长32.8%),当然销售增速也在下滑。

与此同时,销售均价也有所增长,2022年销售均价30200元/平方米,相较于2020年、2021年的25246元/平方米、27570元/平方米两年间分别同比增长9.21%、9.54%。

今年的销售目标,越秀地产仍然乐观地定在了1320亿元,较去年销售增长6%。

看上去数据很美,但越秀地产的业绩质量却没有那么美好。

得益于销售额的较快增长,越秀地产的营收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,2018年至2022年,营收从264.3亿元增长到了724.2亿元,增长了174%,净利润则从30.39亿元增长到61.37亿元,增幅仅为102%。

归母净利润同样如此,从27.28亿元增长到39.53亿元,增长率仅为45%,相较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,近两年来反而还是下降的。

由此可见,越秀地产不仅五年来,营收增速远远大于净利润增幅,出现了“增收不增利”的情况,近三年的净利润增幅均远远低于当年营收增幅。

这或许也是拼规模之后的“代价”吧,规模还是利润优先,总要有一个取舍。

3

“不可能三角”的反常,是怎么做到的?

上文提到,越秀地产这几年无论是销售额、营业收入,相较同行都取得了“逆势增长”的快速发展,特别是拿地每年还维持在了400亿以上的规模,2020年至2022年的拿地销售比分别是42%、39%、33%,均维持了高位。

按照常识来讲,这种快速的增长速度,企业的负债率必然会上升。反常的是,越秀地产2019年至今的资产负债率基本稳定在75%、76%左右,

短期借款+长期借款规模2019年至今分别为709亿元、677亿元、755亿元、882亿元,除了2022年,其他年份融资借款规模基本没什么增长,甚至个别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。

这是一套什么平衡术?销售、营收快速增长,拿地维持高位,负债率、债务借款却保持平稳,这种不可能三角,恐怕在业内以财务著称的“双斌”看来也是很难完成的任务。

这就又涉及到开发商擅长的“出表进表”财技了。有媒体指出,早在十年前,越秀地产就开始尝试“基金+地产”开发模式,在一些高投入的大项目中,先由母公司越秀集团投入资本,承担前期的投资风险,越秀地产则在实际成熟期收购股权。

比如去年越秀地产新增土储数据显示,公司新增的、权益低于10%的项目共有7个,占比20%。这些项目公司股权穿透背后,基本都有越秀产业基金以及广州市国资基金的身影。

去年深圳第二轮集中供地,越秀拍下的两宗地总地价41亿元,但越秀地产本身用于拿地的主体占股比例不到10%,另外90%的股权由越秀产业基金持有。

有媒体举了深圳越秀和樾府的案例,2019年广州越璟拍下这块地的时候花了59亿元,彼时越秀产业基金持股90%,越秀地产仅占10%,2021年项目进入收获期,越秀地产收购了越秀产业基金手上90%股权,项目并表越秀地产。

这和许多民营房企前几年背着信托、地产基金炒地皮有着类似的逻辑。

只不过身为国企的越秀,绑定的同样是国资盟友,但这种表外“负债”形式真的没有风险吗?

事实上,从上述表格中我们会发现,2019年以来不受限现金短债比分别为3.4、1.7、1.09、1.38,尽管处在安全状态,但基本是处于下降趋势;

更重要的一个数据,应付款却是逐年增加。从2019年的477.8亿元,增加至2022年的765亿元,增幅达60%,这其中的账期有多少在一年以内的,越秀地产并未做明确披露。但从总额来看,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规模了。

越秀地产手里的不受限现金,能同时应对短期债务和庞大的到期应付款项吗?

此外,这种发展模式,很大程度上做大了少数股东权益,侵蚀了上市公司的归母利润。当然,对于越秀来讲,或许手心手背都是肉,肉烂在锅里,吃进同一个肚里。

越秀地产历年年报数据显示,少数股东权益从2018年的90.8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73.6亿元,增长了314%,同期归母权益仅增长了40%,归母权益占比从79%下降到了56%。

当然,少数股东权益占比的快速增加,也有力地稳定了越秀地产的负债率,这也是很多房企做法。

不过,对于归母净利润的分配占比,却从2019年的90%下降到了2022年的64%。

这对于上市公司投资者而言,并不是什么好事。但越秀地产通过这种安排,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呢,还是肥水肥了谁家田?

内容来源:财经九号

作者| 胖虎

关键词: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相关新闻
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