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工网实习生 朱洁英
5月28日,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执行MU9191航班,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,标志着C919研发、制造、取证、投运全面贯通;次日,该机型执行MU9197航班,从上海虹桥机场降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,开启中国民航商业常态化运营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C919的研发、运营过程的背后,有一个为C919提供设计意见与技术交流的“飞行圈”。近日,中工网采访到“飞行圈”的创始人、资深机长陈建国,深入了解C919成功幕后的探索交流故事。
全新设计!C919不是一款“拼装”飞机
“飞行圈”是一个多专业融合、多团队协同、多技术集成的协同技术交流平台,一开始只有六百多人,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万六千余人,几乎囊括所有专业的民航技术人员,其中就包括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,“它跨公司、跨级别、跨机种,有领导,有技术骨干,也有普通飞行员”。而“飞行圈”也幸不辱命,曾在一个月内提出了几十条意见,有一部分最终被C919正式采用。
2015年,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联系上陈建国,表示想把C919设计成一款人机界面友好的飞机,希望陈建国帮忙做一些调研和意见征集工作,收集飞行员们对C919的期待。
回顾国产大飞机研发历程可以发现,2015年正是C919设计最初的阶段。吴光辉总设计师说的人机界面是一种用户界面,允许人类操作员与机器或过程进行交互。而一款人机界面友好的飞机,就意味着飞行员在与飞机打交道的过程中,获取信息的便捷友好程度,其中就包括颜色、大小、位置等的信息量的获取。
陈建国本是飞行技术出身,驾驶过波音737、747、空客320等多种机型,曾担任航空公司飞行标准总监和飞行培训总监,多次在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进行授课,和国内各家航空公司的技术主管都有交流。他利用这些优势,将国内大部分航空公司的主要飞行技术主管、飞行教员、技术骨干等联系起来,组建了一个五六百人的大圈子,“飞行圈”由此诞生。在C919成功商业首飞当天,陈建国在朋友圈中说道:“‘飞行圈’因C919而诞生。这是‘飞行圈’成立的衷旨,而它也幸不辱命。”
“飞行圈”成立之初,圈内人士围绕C919设计问题收集各方建议,最终在一个月内提出几十条意见,如,环境控制系统的温度控制、出风口位置,相对于其他机型缺陷需要改进的问题等。最终,部分意见建议被C919正式采用。
据陈建国透露,改进后的C919环境控制系统,更多地考虑到飞行员的身心健康和飞行安全。以“出风口”设计为例,“这看起来很简单,但实际上很多机型是很不够人性化的。”陈建国举例说,波音737NG的出风口在驾驶员左右两侧,其冷风会直接吹到飞行员腿上,“我曾经连飞4天,差点连腿都抬不起来了。”而波音757的通风口在顶板上,冷风会直接吹到驾驶员头上,对身体造成不小损害。
这些细微的设计,不仅关乎飞行员的健康,还可能带来无形的安全隐患,“飞行圈”提出这些问题后,C919的设计在充分考虑这些意见建议后进行了相应的改进。
为了让“飞行圈”内人士更深入了解C919,陈建国曾邀请吴光辉总设计师在“飞行圈”中做专业讲座。“吴总设计师亲自讲解C919,大家都很激动”,陈建国继续介绍,吴光辉总设计师在“飞行圈”讲座时提到,C919不是一款随意拼装的飞机,它经过全新的设计,它的理念更加先进。
“一个机型,如果从一开始就关注它,看到它像孩子一样孕育、出生,是很有成就感的。”同样,对于将来如果有驾驶C919的机会,陈建国也表示“充满期待”。
博采众长!C919的技术属于21世纪
2021年10月,陈建国在给中国商飞的一个设计部门做航空安全技术交流讲座时,曾试飞过C919模拟机。他说,“从设计角度来看,C919综合了波音737Max和空客320的优点,它更加先进。”
陈建国表示,从机型设计的时间来看,波音737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设计,空客320从八十年代开始设计,而C919从2007年开始立项,2017年首飞,它的设计属于21世纪,“可以博采众长,把各个技术的优点都集中起来”。
以电传操纵系统为例,空客320的电传操纵系统属于第四代客机,属于现代的飞行理念,C919就采用了这种操纵系统。而与C919竞争机型的波音737NG以及737MAX都还属于第三代客机,是上一代的设计理念。
C919的全新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微小的细节上。据陈建国介绍,空客320的显示屏很小,“年轻飞行员没问题,但是年龄稍大一些,对显示屏的大小是有些敏感的”。而C919的显示屏比空客320大很多,显示界面更友好,视觉信号、字符信号以及图像信号都更大,显示的内容更多,屏幕的设计的现代性更接近波音737Max,“从设计角度来看,它就更先进一步”。
对于C919商业首飞的意义,陈建国认为,“它必然会带动整个航空工业的发展。”他说,C919的大部分生产部件由自己设计和制造,但是一些核心部件则是通过全球采购的。商业机型考虑到安全性、经济性和舒适性,目前没有足够合适的产品,核心部件肯定需要全球采购,但随着C919的量产,必定会带动相关部件产业链的发展。以被称为“航空工业上的皇冠”发动机为例,它的科技要求非常高,“非常难造”,不可能轻易去研发,而一旦C919对此有大量需求,才有可能会推动相关厂家投入研发。比如现在中国航发研发的长江CJ-1000系列发动机,预计将会在未来使用在C919飞机上。
“对于机身、机翼、舱门等设备,我们自身可以生产,也可以帮波音、空客等飞机代工,这些本身就有大量需求产业,本身就在加速发展中。”陈建国表示,对于发动机、航电系统、雷达系统等暂时没有或正在迎头赶上的产业,只有当市场有大量需求时,才能促进其他厂家对此投入研发,因此,“它对于整个航空产业,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,也有利于整个航空业的发展”。
行业顶流!“飞行圈”领跑民航业未来
“飞行圈”成立至今已有8年,从开始的五六百人发展到如今一万六千余人,它也从最初为C919调研征集意见,转而成为纯航空技术交流的圈子,为民航事业“查缺补漏”。
据陈建国回忆,有一次他在海南海口检查飞机时摔了一跤,后来在“飞行圈”中谈到此事,结果发现有上百个人摔过。原来,飞机周围有几个栓飞机的地锚坑,坑里有挂钩,在遇到台风等问题时可以将飞机轮子固定在地面上,但它却没有任何标志,飞行员抬头检查飞机时很容易踩进去。“我当时就把膝盖摔得血肉模糊。”陈建国说道。
为此,陈建国在个人公众号中发布了一篇文章。第二天,海南省全部机场开始按照他的建议刷上红色标志。半年后,国家制定了地锚的行业标准,从根本上解决了该项问题。
“飞行圈”的成员,包括民航系统内人士,如飞行员、技术骨干、行业管理人员、航空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,也包括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、清华大学教授、复旦大学航空方面专家等。“它是一个广泛的跨公司、跨级别、跨机种的圈子”,“只做纯航空专业的技术交流”,基于“飞行圈”的这些特质,陈建国开玩笑地说,“‘飞行圈’解决不了的航空飞行技术问题,基本上民航也解决不了”。
5月28日,C919商业首飞成功,“飞行圈”内成员也难掩内心激动:“终于开始飞了”“大家都是历史见证者”……
中国商飞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底,C919累计获得32家客户的1035架订单,其中包括中国国航、中国南航等航空公司,以及国银金租、工银金租、建信金租、交银金租等航空租赁公司。
最新订单显示,4月27日,海航航空集团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60架C919飞机确认订单……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