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长城济南段竟然有这么多关隘,你知道都在哪儿吗?

2600年前的齐长城虽然是齐鲁之间的分界线,但两地的交流却是没有阻隔,因而在600多公里的齐长城上有着不少南北通商的关隘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齐长城在济南境内始于长清孝里,终于莱芜青石关,近1/3的长城遗迹在济南境内绵延,由于2000多年前齐国、鲁国可是大国,两地的交流更是不在少数,长城虽长,但也挡不住两地人民的交往。两国之间的通道就有了大关、小关、偏关、桥关等门户,其中如今能够找到遗迹或者留名的就有“防门、长城铺、南天门、天门关、锦阳关、东门关、黄石关、风门道关、桥关、青石关”等。

济南境内竟然有这么多的关隘,那么你知道它们都在哪儿吗?如今又是什么样子呢?咱们跟着老靳的镜头一起去看看。

防门

防门位于今长清县孝里镇广里村一带,即现在有齐长城起点标志的雕塑处。遗址荡然无存。

济水与长山岭之间为一狭长地带,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原各国入侵齐国之咽喉,所以它是齐国最早修筑于长城西端的重要边关。历史资料记载防门在济水东岸,而古济水被黄河所夺,黄河河道逐年西移,故今广里距现在黄河十里左右。

长城铺

长城铺位于今长清万德长城村,为九省御道之地,如今遗址也已无存。村中至今仍有哭长城的孟姜女的传说,红石河据说是孟姜女哭出来的,另外东西两侧的山上均有齐长城遗迹,村中有历代与齐长城有关的。

南天门

南天门位于西营街道与泰安下港乡交界处山的垭口处,南为泰安吕家庄,北为西营的王家庄。

南天门因何得名不得而知,但此处地势险要,山高林密,是不是说到这儿比堪比去南天门的路呢?

南天门处齐长城遗迹不算明显,多为凭险而建的夯土城墙,南天门关的遗迹难以寻觅,仅存一座“姜女祠”,也就是孟姜女的庙。

天门关

天门关位于莱芜与章丘交界处的鸡爪岭下,又称后关。天门关位于海拔600多米的长城岭的垭口处,西边的鸡爪岭海拔800多米,之所以称为天门关,或许因这里高不可攀,犹如天之门吧。北侧山下有章丘区垛庄镇的东、西、南、北麦腰四个村庄,南侧山下有莱芜区大王庄街道的后关、独路村。

天门关在新中国成立后还有,但后来因修路拆掉,再也无踪,如今只有遗址碑还在。

北门关

北门关位于齐鲁长城岭(泰沂山脉因齐长城的缘故,自泰山一直到黄海之滨,有多处被当地人称为长城岭)的一垭口处,北面是章丘区垛庄镇的桥子村,南面是莱芜区雪野街道的毛家林村。垭口处是省道S241的最高点,海拔约440米左右。

北门关遗址无存,不过自北门关到锦阳关之间,是齐长城遗址中城墙保存最好的一段了。

锦阳关

锦阳关位于省道S234(章莱公路)章丘区与莱芜区交界处,锦阳关东西两侧的齐长城所在山脊就是两地分界线。锦阳关南是莱芜区雪野的娘娘庙村,之北是章丘文祖街道的三槐树村,两座古老的村庄与齐长城、锦阳关相偎相依,如今村内古迹遍布,人文历史故事数也数不清。

锦阳关位于公路的西侧,东西为长城岭,而在这个平地的垭口出,高大的关隘尤为巍峨壮观。关隘的大门原为石发碹拱形门,门楼为重檐歇山建筑,现有清幽厚重的青石官道从门洞中穿过。门高6米,门洞宽4米,进深8米,门上方的青石上阳刻“锦阳关”三个大字。现在门楼上的建筑为关帝庙,并有彩色的塑像。

东门关

东门关位于莱芜区鲁地村村北,关虽小,但是却是保存最好的关隘,也是济南段齐长城遗址上现存唯二原址上的关隘遗存(另一为青石关)。东门关其实最早是锦阳关的东偏门,是为了长城两侧的齐鲁两国的居民来往方便所开,所以它规模很小。

东门关所在的垭口处莱芜一侧还有零星的几户居民,关隘曾经经过修复,看惯了高楼大厦的人来说,关隘太小了,仅仅2.5米高的拱形门洞,宽也才2米,进深3.3米,虽然是由花岗岩块石、条石砌筑,也感觉有点寒碜了,可见便门之名应该属实,莱芜一侧立有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:齐长城遗址东门关”的石碑。

东门关虽小,但顺着山脊无论是向西,还是向东望去,2000多年来遗存的长城遗迹却很长。这一段齐长城是石头和夯土共同筑成,城墙有2米多宽,两侧是不规则的石头砌垒,中间是土层,残存的垛口犹在,只是两侧都是层层的梯田,如今成了章丘和莱芜两地的梯田分界线。

黄石关

黄石关是莱芜区境内齐长城三大关之一,锦阳关在黄石关之西,青石关在黄石关之东,其中又有十二小关,诸如天门关、北门关、北栾宫关、风门道关等。而黄石关居于其中。

黄石关位于莱芜区与章丘区交界处的上王庄北,曾经古关的遗址已经难以寻觅,但黄石崖、黄石关水库、齐长城黄石关文物保护碑等犹然诉说着古关的点点滴滴。

黄石关处遗迹无存,但孟姜女墓却演绎着我国最美的民间故事孟家女哭长城的传说。

风门道关

风门道关位于莱芜区、章丘区和淄博博山交界处的高山之巅的一个垭口处。垭口东侧博山境内有禹王亭、夹山村,垭口西侧有莱芜区的卧云铺村和禄家岭村。

风门道关所在垭口的山西北方向成为霹雳尖,东南方向称为双堆山,虽然两山没有明显的分界,实际上都是泰沂山脉群山环伺,一座座山峰兀立,但山体实际上是无法分割开来。

山峰与山峰之间的垭口就成了山这边和那边最近的通道,而风也绕着山从这个罅隙中穿行,于是无论何时,这儿几乎和山下就成了两重天,垭口处山风呼啸,山下可能树木不动不摇。因此当地人称呼此处为风门道,春秋战国时期,风门道也是齐鲁两地的商道,虽然在海拔七百多米处,但却是齐鲁古商道上重要的关隘。

青石关

青石关位于莱芜青石关村,地处博山、莱芜交界处。青石关是齐国南出鲁国的重要关隘,如今依然保存有北关门和南关门处的关额。瓮口道的车辙记载着这处古关曾经的人来人往。

桥关

桥关应是齐长城上唯一的桥关,真正的地理位置应属于博山樵岭前村,但因为是青石关西的便门,所以也算在了济南的关吧。

桥关位于望鲁山的峡谷里,如今沧桑斑驳,还能看出曾经是一座关门,不知道的还因为是溪流上的石桥。

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长城,被称为长城之父,作为济南人,你知道昔日长城上有这么多关隘吗?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
相关新闻

精彩推送